w88优德手机官方网页版

 投稿邮箱:
您的当前位置: 您当前的位置 : 瑞安网  ->  天下瑞安人  ->  学界  -> 正文

听“扫雷”专家讲故事

oenoltd.com2014年07月31日来源:瑞安日报字体:

  

  说起扫雷,大家可能会想起上世纪9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扫雷电脑小游戏。日前,记者来到南京,采访了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“扫雷”专家——陈志远。现年77岁的他,身体硬朗,精神饱满,谈笑风生,讲述了当年峥嵘岁月的故事。

  高考考一半,被军校录取

  陈志远出生于1939年9月,家住樟岭村。“小时候,我们那里还属于瑞安,我是‘名正言顺’的瑞安人,直到1946年,从瑞安、青田、泰顺三县边区析置,而有了文成县。”陈志远说,“家里穷得是叮当响,从小砍柴要赶10里路,挑到文成县城里卖。”14岁初中毕业后,他就去生产队当了一年会计,赚了10元钱。

  1955年,一心想继续求学的陈志远,考取瑞安中学高中部,这个小时候的“瑞安人”,再次“回到”了瑞安。家庭贫困的陈志远申请到每月2元的助学金补助,每月只需再交生活费2.5元。

  那时候,从文成到瑞安,路途遥远,几乎算得上是跋山涉水。

  陈志远说,从文成到瑞安还算简单。从家里捎上一两斤大米,先从文成县城买张6毛的船票,直接坐小船到瑞安,在船上与人合伙做饭吃,次日上午就到瑞安了;而从瑞安到文成,则只能坐小货轮到马屿,再步行一天,翻过一座山,才能回到文成。

  因学习成绩优异,他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。“当时是五分制,我几乎门门功课都是5分,尤其是数理化很好。”他笑着说。

  学习有什么诀窍呢?“一旦遇到不懂的题目,我会一个劲地想,直到想通为止;想不明白的,下课后,马上问老师。特别是对于数理化,就是把公式记熟练,懂得变通,举一反三。”

  高三那年,陈志远原想报考师范学校,因为不用学费。后来,海军来学校招生,老师询问陈志远的意思。“要不要花钱?”他张口就问。得知不用学费,还有津贴后,他毫不犹豫地说,“我去!”

  陈志远依然如期赶到温州参加高考。可是才考一半,老师就通知他说,“你不用再考了,已被解放军海军学校(大连海军学校)录取了。”

  解放军海军学校(大连海军学校)创建于1949年11月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所海军军官学校,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,简称大连舰院、大连舰艇学院。

  1954年,按要求,陈志远先去舟山当一年兵,接受部队的训练。经常出海,风浪大时,说不上来的难受劲。他还当小老师,要给部队的士兵们上课。于是,他一边呕吐,一边撑着讲课。

  “记得,高中时,我只有一件单裤,一双布鞋,袜子也没有。“每当下雨天,我都是跳着走路,就怕布鞋湿了。”考上军校后,他连裤子的裤脚都破了,少了一大截。到了军校,发了一件军服,他就天天穿,每天中午清洗、晾干后,接着穿。“从小吃了那么苦,现在吃穿不愁,所以我是什么苦都能忍受。”

  陈志远领到第一个月津贴费6元,他就给家里寄回5元。“在那个困难时期,这钱可是非同小可。即使到现在,家人都还记得这5元呢。”

  战友关心,组织关怀

  “我们战友间感情非常真挚,对组织的感情也非常深。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吧。”陈志远说。

  大一那年,陈志远收到家里发来的电报说,6岁的弟弟夭折了,他很难过,只能暗自伤心。次年,他回家时,家人说起,前一年,有人曾给家里寄来10元钱。一问起名字,他才知道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,一位老兵悄悄寄的。

  陈志远考上军校后,还欠着瑞中一学期学费12元。两年后,他趁回家休假时,特意返回母校,找到学校领导,要还当年所欠的学费。校方告诉他,考上军校是件光荣的事,学校早给他免了学费。陈志远更是对母校饱含感激之情。

  陈志远在旅顺训练团工作时,有一年,他父亲肚子里长了一个肿块,晕倒了,他才读高中的妹妹陪父亲去上海看病。经检查,说得做手术,但没有床位,让他们先回去。不到两个月,医院发来电报,通知他们来做手术。于是,他们卖了家里的一头猪,带上七八十元,又去了上海。到了上海医院,他妹妹发电报通知陈志远。

  陈志远得知父亲到上海做手术的事情后,心急如焚,但他一下子请不了假。无奈中,他只能发电报给上海的一位同学,求他帮忙看看。上海的同学找到陈志远的妹妹,帮他们办好入院手续,还说,“有什么事情,尽管找我,我就是你哥。”他妹妹这才安心多了。

  等做完手术,要交费了。手术费,包括五六天的床位等杂费,大概得花费470元,这可咋办?陈志远的妹妹懵了。医生关切地询问她身边有多少钱?考虑到他们还得吃饭和买回程的车票,结果才让她先交20元。

  可是所欠的这笔“巨款”,他们家无论如何也还不了。

  意想不到的是,医院寄信过来说,欠款都免了。

  陈志远一家得知后,感激涕零。“在那个年代,尽管生活贫困,有战友和组织的关怀,所以精神上始终是愉快的。”陈志远深有感触地说。

  越南战争,结缘“扫雷”

  在军校,陈志远所学专业为“水中兵器”。毕业后,陈志远“服从组织安排,到艰苦的地方去”。于是,他被分配到旅顺的北海训练团。后来,他又先后来到二炮兵团、岸防部队,可是专业均不对口。

  在越南战争发生后,从1972年5月9日开始,美国对越南北方实施大规模的水雷封锁。越南没有排雷能力,向中国求助。中国同意让扫雷艇入越扫雷。

  由于当时我国之前对扫雷不太重视,扫雷能力落后,人才缺乏。这时,有人突然想起,“那个陈志远哪里去了?”于是,他被找到,并调往北海舰队扫雷舰大队担任业务长。“因为当年我的业务成绩好,算是小有名气吧。”

  陈志远发挥所学,专门研究“水雷”。据他介绍,在“扫雷舰”发现水雷后,一般采用刀割、爆破等“土方法”。水雷灵敏度很高,扫雷看似简单,其实没那么简单,稍有不慎,扫雷舰上的人就会有去无回。水雷细分很多种。在强磁场环境下,拆水雷,卸下炸弹。通过解剖水雷,了解其性能,再想出排雷办法。经他们研究认为,大“扫雷艇”不能去,临时造了些小“扫雷艇”扫雷。

  那期间,我国赴越扫雷人员共318名,出动10多艘扫雷舰艇。在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扫雷战斗中,赴越扫雷队总航程2.7万多海里,扫除水雷46枚,胜利完成反水雷封锁任务。

  陈志远他们作为预备部队,尽管没有去成越南,仍然是功不可没。

  编制教材,受到嘉奖

  1979年,陈志远被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(南京),这是海军最高学府,主要担负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人才的任务。“来到学院,我仍然穿军装,所教的是有关战术的,算是学院里的武职。”后来,他晋升为正师级干部、大校军衔。

  有近十年时间,他都是在编制海军的作战条令。具体到舰艇要装备什么,精度多少;制定作战具体计划、原则,采取哪种模式,路线怎么变化,一点都不能马虎。至于具体细节,陈志远说这涉及军事机密,不能透露。

  “我所编制的军事教材厚达10厘米。”1999年,在陈志远临近退休前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他颁发荣誉证书,认为他在编制我军新一代作战条令中做出重要贡献。

  过个三五年,军事装备差不多就要全部更新,因此,陈志远需要不断地学习,所幸学习是他的强项。1999年,他又被学院返聘,再去编写有关海军的训练大纲条例。直到2002年,他才正式退休。

  受人滴水之恩,当以涌泉相报。陈志远讲述的大多是关于感恩的小故事;关于个人成绩,也许是不能讲,他却不愿意多讲。陈志远一再谦虚地说,自己一生平平淡淡,就是尽心尽责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。(记者 孙伟芳文/图)

(编辑:贾洁楠)

浙新[2004(7)] 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0039 ICP备案号:
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承办
温州网提供技术服务 瑞安网 版权所有 广告刊例
地址:瑞安市安福路瑞安日报社 电话: E-mail: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

温州公安网络警察警务在线 浙江省温州市禁毒网络举报平台